共建網絡安全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。網絡空間天朗氣清、生態良好,符合人民利益。網絡空間烏煙瘴氣、生態惡化,不符合人民利益。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、詐騙、攻擊、謾罵、恐怖、色情、暴力的空間。對此,為全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,公安部黨委決定將2024年作為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年, 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,堅持打防管控一體推進,持續加大全鏈條、全平臺、全領域打擊力度。
所謂“網絡謠言”,系指通過網絡介質(例如微博、國外網站、網絡論壇、社交網站、聊天軟件等)傳播的沒有事實根據的傳聞。網絡謠言主要涉及內容有突發事件、公共衛生領域、食品藥品安全領域、政治人物 、顛覆傳統、離經叛道等內容。同時,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的特點,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。
網絡災害謠言。指捏造某種災害即將發生的信息,或捏造、夸大已發生災害的危害性信息,引起公眾恐慌,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。
網絡犯罪謠言。指捏造駭人聽聞或令人發指的犯罪信息,引起公眾憤怒、恐懼,引發公眾對政府、政府工作人員或某些群體的不滿,同時也影響當事人的聲譽,擾亂他們的正常生活。
網絡恐怖謠言。指虛構恐怖信息或危害公眾安全事件信息,引發公眾恐慌,擾亂社會秩序,引起公眾對政府管理的不滿,影響社會穩定。
網絡食品及產品安全謠言。指捏造或夸大某類食品或產品存在質量問題,引起公眾對該類食品或產品的抵制,導致該類食品或產品生產者、銷售者損失。
網絡個人事件謠言。指針對某些個人而編造吸引眼球的虛假信息,侵害當事人隱私,給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甚至經濟損失。
網絡謠言具有夸大事件嚴重性、斷章取義、移花接木等特點,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判斷:
文章發布的權威性。注意觀察文章結尾是否有署名或標注出處,判斷其是否由權威機構或機構發布,避免被作者主觀臆測帶偏。
內容觀點的客觀性。閱讀時應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實、以偏概全、斷章取義、極端言論、文不對題等表達方式。
瀏覽頁面的健康性。部分平臺為吸引關注,將色情、浮夸等類型圖片設置為封面,或頁面含有大量廣告、網絡小說鏈接等不健康內容。
民警提醒
編造、故意傳播網絡謠言,輕則承擔侵權責任,重則罰款拘留,甚至涉嫌犯罪。另外,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法律、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,共同構建文明有序的清朗網絡空間。
網絡不是法外之地,請廣大網民堅持理智分析和客觀判斷,不轉發任何未經證實的信息,避免成為網絡謠言傳播的“二傳手”。不造謠、不傳謠、不信謠,自覺抵制網絡謠言,共同維護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社會秩序。